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机床展品。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拍摄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外景。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机床展品。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机床展品。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机床展品。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内参观。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内参观机床设备。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体验互动机床设备。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pagebreak
5月18日,游客在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参观。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依托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改造而建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工业历史文化的全新载体。
作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常设展区1100余平方米,分为“机床的历史和分类与功能、机床的天津记忆、十八罗汉的故事、中国机床的未来”四大主题,重点展出40余台珍贵的机床以及工业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200余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近年来,天津积极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2023年该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废弃工业厂房逐步转化为集工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实现城市工业遗存再利用,用全新形式延续城市工业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