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华为中国行2025·广东新质生产力创新峰会在广东惠州举行。会上,政产学研用各界深度对话,揭开了广东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转型密码。这场以“AI筑基,新质跃升”为题的盛会,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鲜活实践,更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智能产业高地的战略图景。
峰会现场
AI技术重构生产力:从政策引擎到行业落地的双重突破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最齐全、根技术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广东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今年以来,广东省再度重磅出台相关措施,用真金白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展现出传统制造业大省向智能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在峰会现场,记者了解到,昇腾AI围绕“硬件、算子、加速库、模型、应用”5大方向,联合行业伙伴开发的160余个高性能算子,不仅攻克了众多技术瓶颈,更孵化出40个行业大模型及380余项大模型应用,形成“基础创新-场景突破-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华为携手客户、伙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践更为典型:在广州花都区,政企共建的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以"工业互联网+AI"双引擎驱动中小企业转型。美的集团依托昇腾平台构建家电全链条智能生态,借 AI 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业务融合与产品迭代。华为与广汽共建研发数智化平台,打通研发全流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协同,降低成本并缩短汽车开发周期。
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广东范式:从痛点破解到价值重构
广州市花都区的转型实践同样堪称传统制造业突围的“教科书”案例。这个拥有全国七成皮具出口量的工业强区,曾深陷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吴明昊揭示的转型路径极具启示性:政府投资3.1亿元建设的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通过“社区食堂”模式将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重资产投入转化为公共服务,企业仅需支付梯度租金即可享受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平台上线首年即吸引1190家企业注册,AI需求挖掘超120项。
中医药领域的智能化创新同样令人耳目一新。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科技研发部部长潘胡丹展示的“中医横琴大模型”,汇聚超过千余本的中医古籍和名老中医临床数据。这个千亿参数的大模型不仅在中医常规职业考试中取得94分佳绩,更是实现“望闻问切”全流程数智化。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实验室基于昇腾算力构建的凉茶智能调配系统,让传统中医药通过“一带一路”走向葡萄牙市场,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输出。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则展现了AI技术的民生温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瞿红鹰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与华为共建的“叮呗健康大模型”已覆盖超20个社区,将体检报告生成时间缩短至1分钟,更在糖胖病逆转领域创下95%的早期治愈率。医院打造的“智慧家庭病房”项目,更将健康管理延伸至房地产领域,探索出“数据反哺物业”的商业新模式。
在校园,AI技术同样大展身手。惠州市第八中学党委书记曾威表示,该校借助华为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了绿色低碳、全栈自主创新的智慧校园系统,还创办了以创新科技为特色的”华为鸿蒙科技班”。如今,走进校园,无论是教学区、办公区还是生活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惠州市第八中学智慧教育样板点参观
共建的未来图景: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协同
峰会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昇腾展现出的强大协同效应。根据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昇腾已联合2500余家伙伴孵化58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这种生态势能在DeepSeek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中尤为凸显——目前已有超500家企业基于昇腾部署上线DeepSeek,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转型,提升效率与竞争力。
广汽集团的智能化转型则为“AI+制造”提供了鲜活样本。智能驾驶专业总师王代涵展示的全栈自主创新“神型仿真平台”基于昇腾算力实现日均百万公里级测试,将样车研发成本年降超千万。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该平台支撑广汽拿下全国首批L3自动驾驶准入资质,这种“技术自主-商业落地”的闭环验证,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这场汇聚政产学研各界的峰会上,两条转型主线清晰可见:在技术维度,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创新,昇腾的集群化发展印证了"群体智能"超越"单体智能"的产业规律;在应用维度,从效率工具升维为价值引擎,花都工业平台的中小企业赋能、中医药大模型的文化出海、智慧医疗的商业模式创新,共同勾勒出AI技术重构产业价值的多元路径。
值得深思的是,广东在这场智能革命中展现出的“问题导向”创新思维。面对中小企业转型之困,花都区以“数字社区食堂”降低技术门槛;针对中医药现代化难题,实验室选择从凉茶这种高频消费切入;破解医疗资源错配时,医院创造性地开发“数据反哺物业”模式。这种将国家战略、地方禀赋、企业优势深度融合的发展智慧,或许正是广东持续领跑新质生产力竞赛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