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芝山村“蝶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9 20:59:18
来源:新华网

特写:芝山村“蝶变”

字体:

  新华社南京10月29日电 题:芝山村“蝶变”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10月29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收割、脱粒、装车,金黄的稻谷如流水般注入随行的运粮车。“今年亩产预计达600公斤,相比去年增产100公斤左右。”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高兴地说。

  这片看似普通的稻田其实是以“炭基农业”模式打造的“零碳田园”。今年5月,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启动建设“零碳田园”,为南京农业绿色发展探路。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教授是芝山村“零碳田园”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原来土壤板结、酸化现象比较严重,通过采用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技术,施用炭基有机肥,可对土壤进行改良。”潘根兴介绍说,“这种肥料富含微孔,能显著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有效抵消水稻生产碳排放,最终达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炭基有机肥是将村里养猪场排放的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后,和生物质炭、秸秆炭等一起加工,再添加微量元素而成。”李其军告诉记者,村里养猪场存栏5万头猪,粪便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潘根兴团队制作的炭基有机肥既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又肥了土壤,一举两得。”

  施用炭基有机肥后,芝山村“零碳田园”实现经济、环境“双提升”。不仅减少了传统化肥的使用,美化了环境,而且水稻施用后更加粗壮,品质和产量都大大提高。“芝山富硒大米一斤可卖到8元,是改良前的两倍多。今年新米还没上市就收到不少订单,大米不愁卖。”李其军说。

  “零碳田园”是芝山村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芝山村许多居民屋顶都安装了光伏板,使用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介绍,该村有123户居民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总容量达1997千瓦,日发电量约1万度。

  “光伏发电,不仅成本低,而且低碳环保。”养殖户老张说,“除了满足自家生产需要,多余电力还能并入电网,再多一份收入。”

  记者行走在芝山村,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但昔日的芝山村环境却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里当时开了许多石灰石矿场,到处是粉尘。一放炮,整个村都在抖。”李其军说,后来村里将不达标的私人采矿企业全部关停,并开展人居环境改造,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随着环境的改善,芝山村每年定期举办春日品螺蛳游园会、插秧比赛等农业主题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全景式农业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旅游,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如今的芝山村正在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据李其军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