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榴莲看三亚,三亚榴莲看育才。”眼下正值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成熟时节,步入种植基地,空气中隐约飘散着“树上熟”榴莲的果香。

曾经连榴莲树都没见过的邓其昌,如今敢把芒果林改种榴莲树。这是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榴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依托科技与模式创新,育才生态区榴莲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达13000多亩,种出“树上熟”的中国风味。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这里建成国家级榴莲种质资源圃,实现种苗100%国产化。水肥一体化、160道数据管控体系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榴莲挂果期从8年大幅缩短至4年,存活率和果实品质显著提升。

在育才生态区万保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榴莲种植基地里,500亩挂果的榴莲树长势喜人。今年基地又新增了600亩小苗,“树上熟”精品果市场价格超60元/斤,电商平台一上线即售罄,市场供不应求。

目前在育才生态区,“1株榴莲+2株香蕉+3株槟榔+70株凤梨”的立体种植模式,有效缓解了单种榴莲前4年无收益压力。

在育才生态区明善村,村集体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激发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活力。

从科研突围到三产贯通,育才生态区以1.1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4.5亿元社会投资,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带动、技术服务、收益分红、发展产业”五联机制,带动10个村4052人次就业,发放劳务工资754.84万元。

位于云贵高原、黔中腹地的贵州省清镇市,因有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三湖环绕而享有“高原湖城”的美誉。除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里的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超3亿吨,约占全国的10%。
近年来,在守护好生态的同时,清镇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猫场铝矿是清镇市重点矿区之一,矿石品位高、开采条件优越。从2017年开始,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就在此开采铝土矿,并不断改进采矿技术,提高采矿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

依托丰富的铝矿资源,清镇市积极延伸产业链,吸引铝精深加工企业落户,推动铝产业从“卖资源”向“造产品”转型。

贵州柯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清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CTP数码版是印刷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销往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还出口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与柯印数码仅有一路之隔的龙墅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清镇市“以资源引产业”的另一代表。走进企业展厅,丰富的产品应用展现了铝材广阔的蓝海。这家总部位于江苏的企业投资超6亿元在清镇建设智能化工厂,聚焦3C产品、新能源汽车、定制房屋等高端铝加工市场。

作为我国南方铝土矿丰富的地区之一,贵州清镇正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藏毯是世界知名的三大地毯之一,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它不仅是高原游牧民族抵御严寒的必需品,如今,更是在创新中成为当地富民兴业的特色产业。
家住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加牙村的杨永良从8岁时就跟着父辈学习藏毯编织技艺,是家族第七代织毯传人。

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藏毯产业迅猛发展,这一古老的民族手工业从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

如今,圣源地毯打造数字化的协同设计平台,来提高家用地毯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个性化定制,把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从传统作坊到工厂制造,从最初的少量品种发展到28个系列160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图案。如今,集研发、设计、生产、展销为一体的藏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藏毯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刘雨田、李玥、王与点、吴斯洋、崔晓强、王艳、姜雪兰
摄像:黎多江、赵玉和
包装:夏勇
配音:李昌隆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